若各位還記得古早時所讀過的中國文化基礎教材,就應該對孔子曾說過「三十而不惑,四十而立」這句話並不陌生,大意就是到了三十歲就能自立為人,四十歲時便能通達一切事理;有趣的是,我就是因為剛破四十,這兩年間,不少同輩的朋友、同事間也都陸續破四十大關,見面時的第一個問題,對象若是女生時就詢問我有沒有老花?此時若我膽敢說沒感覺,接著就是現場測試的命運,而結果往往如出一徹,那就是,「這就是老花,你還不承認...」;但若是男性聊到此議題,很自然的話題就偏向人生、家庭與事業等的矛盾情節。
此時心裡的疑問是,現在的環境,真的到了四十歲時,真能夠如孔子所言通達一切事理嗎?
拿自己來說,四十歲,覺得才想開始逐漸往期盼的人生道路上去發展。似乎才不過是某個起點的開始。但近一年中,陸續接到週遭1,2位的朋友因登山意外或是癌症相繼辭世,讓我不禁想起約末兩年前,當時還在派駐大陸工作的我,在某次休假返台準備要去蜜月的前不到24小時,早上起床時突然說不出話,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靈魂和肉體無法相合一時是什麼樣的感受。而這個狀況持續了一個上午,才逐漸好轉,曾經是營養學科的我其實當下心裡已有所疑惑,該不會是最不可能的突發性腦中風在我身上出現?但心裡此時另個"怎麼可能會是我"的聲音卻遠大過現實發生的情況,直到蜜月渡假返台,我仍選擇逃避直到回大陸,心想,應該沒事了吧!但不知是心裡作用或是真的受了傷,自己感覺語言功能卻一直沒有恢復成原狀,儘管此時週遭的同事並未發覺。直到某天,老婆遠從台灣的Email信件裡,洋洋灑灑的寫滿輕微腦中風的的症狀,真與自己不謀而合,我知道該面對現實的時候到了。
四十歲的關卡,我也從週遭的朋友得知原來每個達到這個關卡的,或多或少都有不為人知的內在問題,且是破四十之後就陸續發現大大小小的情況,似乎衹差沒經過認真的統計,到底是因為到了不惑之年,才開始認真看待自己的身體,進而主動發現出問題,或是陸續發生一些不適的症狀後被迫和醫生建立起友誼關係!
對於邁入四十歲的中年,有了健康的條件,才能追尋自己下一階段人生的目標!
最近看了一本由大塚壽 著;李豪軒 譯的書籍「40歲,好日子才開始」,我很喜歡這本書帶了許多的短篇觀念,尤其裡頭寫到大部的人到了四十歲,由於許多外部與自己的因素,形成了自我停滯成長的狀況,若此時仍選擇快步向前,往目標邁進,由於有過去的知識與經驗的累積,將會形成十倍速的成長。
前段時間,才把柯維的「與時間有約」,來回讀了兩遍,這本書不好讀,但若能抓到他的核心意念,我覺得受用無窮。
四十歲的成人應該要比二、三十歲的年輕人來得更懂得時間管理,這也和書中提到的觀念不某而合,我們衹有將自己的事投入更多在屬於重要卻不緊急之上,做好長期規劃,人生才不會失去對焦,更不會落入"幫別人成功"的思考囿限當中。
近日內部讀書會,有同仁分享了"我搬走了你的乳酪"這本書,將故事中的迷宮比喻成企業,而迷宮的製造者就是企業的大老板,似乎很明顯的是,若我們自己到了中年不惑的年齡而還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,那麼就等於迷宮裡的老鼠,一輩子就衹能活在那個迷宮當中。
問問自己,是想在迷宮裡當一隻快樂被操縱的老鼠,還是成為跳出框架自由自在,生活卻有些冒險的老鼠呢!其實我並沒有想要替前者下任何的結論,重點是,我們有忠於自己內心那個原始的期望嗎?
留言列表